欢迎来到平顶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
| 繁體 | 网站已支持ipv6
进入适老模式 无障碍阅读

秋染紫云紫云山

发布日期:2015-12-07

位于郏县堂街镇东部,北傍汝水,南邻平顶山市区,因山顶常有紫云环绕而得名,属伏牛山余脉,是郏县古代八大景之一的“紫云晴雪”所在地。

已是深秋,与友人慕名而来。远远观之,山不高,呈东南西北走向。花草繁茂,林木并不甚密而错落有致。山顶处林木之上,一座高塔巍然屹立,那里就是紫云寺所在,两座高耸入云如大风车状的风力发电装置缓缓转动,挺立侧边,给古寺名山增添了一丝现代的气息。
    此时此景,不由想起明代尚书马文生游紫云山时的诗作:“崒嵂孤峰上擂空,宛然削出玉芙蓉。四时云气春偏盛,酿作甘霖济岁丰。在群峰簇拥下,紫云山孤峰突起,如石锤擂天,玉雕芙蓉,从山麓到山顶,苍松、翠柏山楂、槐树随处可见,数百年后体会古人诗作之意境,仍觉词句传神。据说,每逢初春,山楂花、槐花漫山遍野,在阳光的照射下,如白雪皑皑,与山顶的紫云相互映衬,景色十分别致。此时,虽季节不很凑巧,然多了一份想象的空间,想来春日观“紫云晴雪”之胜景,必不会令人失望。

沿上山道路缓缓而行,路边的田地亦呈紫红色,已经整理完毕,成垄成行,可待墒而种。喜鹊不时在田间飞起飞落,朝我们喳喳鸣叫,似诉见客之喜。山势不甚陡,走起来并不费力,林木掩映,空气清新,给人静穆宜人之感。

至山顶始见古寺,紫云寺坐北面南,是中国观音、文殊信仰形成后产生的第一个文殊菩萨道场。寺始建于北魏年间,唐代香火甚盛,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派尉迟敬德监工重修,经宋历元,明清又加以复修,现在寺中还留有数块清朝重修紫云寺及塔的功德记事碑。

地方世代相传紫云寺是文殊菩萨得道证果之地,所以文殊菩萨在紫云寺中处于主尊地位。此地原为供奉文殊师利菩萨舍利的八角十三级密檐砖塔一座,后遭雷击,上部坍塌,余下部五层4丈多高,人称“半截塔儿”。文革期间塔被破坏,2001年在塔基上依“半截塔儿”样式重建,现塔高五层,为灰色砖塔,风格古朴典雅。底层开南北二门,进北门有阶梯盘旋而上,可登塔观望山景;南门内供奉文殊菩萨像,门口左侧镶有“文殊师利菩萨舍利塔”碑额。文殊菩萨位列四大菩萨之首,是智慧与慈悲的化身,其像威严端庄而又平和,置身殿中,不由得轻手轻脚,低声细语,心绪也逐渐平静下来。

游完寺院,漫步后山,极目远眺,山势连绵不绝,山色空蒙,路环如带。山后不远处又是一座山,与友人信步行于两山之间,山坡上林木疏朗,芳草鲜美,满野芬芳。正是一年最好的季节,无夏日之酷热,无冬日之严寒,凉爽宜人。秋风吹来,红土绿草之上,漫山的菊花随风摇曳,如一片金色的花海,绚丽之极,令人如醉如痴。菊花无意与百花争春,开在深秋,然而不经意间却独占一片秋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那种自然、平和、超凡的境界千百年来让人景仰向往。山无声,花无语,然美自现,也许,只有置身在这大自然的怀抱,才能孕育和体会出那种超凡脱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吧。

回望紫云寺,高塔雄浑凝重,巍然屹立,隐隐似有紫气萦绕。今逢盛世,千年古刹已焕发出新的面貌,将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秀丽的自然风光,吸引更多游客到此赏景观光。

                             (卫东分局  崔振祥)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