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顶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
| 繁體 | 网站已支持ipv6
进入适老模式 无障碍阅读

河南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供需形势

发布日期:2014-08-02

第一节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一、土地利用结构及分布

(一)农用地

根据河南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05年全省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为1229.00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4.25%。

耕地面积为792.53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7.88%。其中旱地面积405.51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51.17%;灌溉水田、水浇地和菜地面积381.95万公顷,占48.19%。耕地集中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南阳盆地及豫西黄土丘陵区。

园地:面积为31.8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2%。分布面积2万公顷以上的有南阳、三门峡、信阳、商丘和平顶山五市,占全省园地总面积的58.49%。

林地:面积为301.9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8.24%。分布面积最大的是南阳市,面积达81.98万公顷,占全省林地面积的27.15%。

牧草地:面积为1.44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09%。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分布面积最大的是信阳市。

其他农用地:面积为101.3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12%。

(二)建设用地

2005年全省建设用地(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215.22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00%。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85.35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19%。其中城市用地面积为9.83万公顷,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总面积的5.30%;建制镇用地面积为7.62万公顷,占4.12%;农村居民点面积为140.43万公顷,占75.76%;独立工矿用地面积为22.69万公顷,占12.24%;特殊用地面积为4.78万公顷,占2.58%。

交通用地面积为11.72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71%。其中公路用地面积9.58万公顷,占全省交通用地面积的81.79%;铁路用地面积2.02万公顷,占17.20%。交通用地占地系数平均为0.70%,超过1%的有郑州、焦作、济源和漯河四市,其中郑州市最高,为1.46%。

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18.15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0%。其中水库水面面积14.41万公顷,占全省水利设施用地面积的79.38%;水工建筑物面积3.74万公顷,占20.62%。

(三)未利用地

2005年全省未利用地面积211.14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2.75%。其中荒草地面积81.57万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38.63%;滩涂面积31.61万公顷,占14.97%;河流水面24.99万公顷,占11.84%;裸岩石砾地、裸土地等50.77万公顷,占24.05%。

二、土地利用特点

——耕地比重较大,土地利用率高,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小。河南省2005年耕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比重为47.88%,土地利用率为87.25%,两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未利用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2.75%,其中可开垦为耕地的面积9.96万公顷左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仅为0.60%。

——农用地分布规律明显。由于受南北气候过渡性和东西地貌差异性的影响,农用地地域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耕地面积约有75%集中分布于占全省土地总面积55.6%的平原地区,约有25%分布于占全省土地总面积44.4%的山地丘岗地区。灌溉水田主要分布于沿淮地区,水浇地相对集中于豫北平原。林牧用地三分之二以上集中于山区。

——大中城市较少,城镇化率低。截止2005年,全省共有特大城市2个,大城市7个,中等城市14个,城镇化率为30.7%,比全国同期城镇化率低12.3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较大。全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140.43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48%,占全省建设用地总面积的65.25%。

三、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人地矛盾尖锐,耕地总体质量不高。据统计,河南省人均耕地从1996年的1.33亩下降到2005年的1.22亩,低于全国人均1.44亩的平均水平,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在现有耕地中高产田面积为274.16万公顷,仅占34.53%;中低产田面积518.37万公顷,占65.47%。

——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开发利用制约因素较多。据国土资源专项调查与评价,2005年河南省共有宜耕后备土地资源9.96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滩涂)和豫西、豫南、豫北等低山丘陵区,对其开发既有来自生态保护等政策方面的制约,又有地形坡度大、水资源缺乏等自身条件的限制,开发难度较大。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低。主要表现在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集约利用水平低。一方面是城镇规模总体偏小,城镇用地内部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另一方面是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大,布局分散,居住环境差,人均用地严重超标。独立工矿用地中,部分企业规模偏小,分布过散,容积率低,土地产出效益较差。

——扩大增量与盘活存量统筹不够。由于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投资收益机制尚未理顺,且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投资较大、效益较低,致使存量用地盘活较少,新增建设用地偏大,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过快,已超出了资源的供给能力。

——土地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2005年底,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约300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8.12%。土地退化面积达85万公顷,全省林木覆盖率仅22.64%,全省直接或间接受工业三废影响的土地已超过200万公顷。

节  土地供需形势

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是河南省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关键时期,人口增加、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对全省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受资源环境条件限制,河南省土地利用中的供需矛盾和各种深层次问题将进一步显现。

——补充耕地难度加大,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2005年人均耕地面积仅1.22亩。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全省人口总规模将分别达到1.01亿和1.07亿。随着人口总量的增加和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保障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进一步加大。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各项建设不可避免地还将占用大量耕地,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生态文明也需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由于河南省适宜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日趋减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的难度越来越大,加剧了未来河南省耕地资源的供需矛盾,耕地保护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长,建设用地供给压力更加突出。2005年,河南省城镇化率仅为30.7%,远低于全国同期43%的平均水平。为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河南省提出到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38%以上、2020年达到50%以上的目标,城镇工矿用地需求量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较高水平。河南地处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特殊区位,是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和西部资源向东部输送的通道及枢纽。规划期内,加快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业基地及交通枢纽发展,建设我国重要的客流、物流、资源的汇集和中转输配中心,落实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国家干线公路、铁路客运专线、成品油输送管道、水火调剂电网及城际轨道交通等国家重点项目也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而河南出于维护全国粮食安全的考虑,未来可用作新增建设用地的空间十分有限,各项建设用地的供给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任务更加艰巨。未利用地开垦方面,为了实施耕地占补平衡,规划期内河南省还需开垦一定数量的未利用地,由于未利用地大多分布在生态条件脆弱区,对其开发不可避免地要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建设用地增加方面,今后十几年是河南省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各项建设用地增加仍将是刚性的,建设用地增加必然挤占具有生态功能的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其直接结果是造成生态用地数量的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方面,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河南省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要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由此必然带来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的大量增加,如何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控制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城镇废弃物排放对耕作土壤的污染就变得更为迫切和更加重要。

——行业和区域间用地矛盾加剧,统筹各业和协调城乡区域土地利用的任务相当艰巨。在用地需求全面持续增长和土地资源约束双重压力下,全省行业间、城乡间和区域间的土地利用矛盾将日益突出。同时,一些行业和地方从局部利益出发,盲目扩大用地规模、无序竞争、重复建设,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矛盾。根据一些地方和部门已经或正在编制的相关发展规划,规划建设用地需求总量已经大大超出全省土地资源的总体保障能力,未来协调土地利用矛盾和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