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商业中心规划
发布日期:2012-04-26
平顶山市商业中心规划内容报告
研究定位
通过对的区位、区域交通、区域自然资源及基地内部分析,考虑到平顶山市不均衡的的产业结构也日益严重,现代服务业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这也是对平市的产业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不放弃煤炭、电力等能源产业的传统优势,一方面依托现有旅游资源、文化资源推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平顶山特色文化”。主城区作为原有的商业、金融服务中心,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在总体规划的指引下,统筹协调周边功能组团,支撑区域旅游服务,完善更新生活服务职能,其中,规划用地处于城市公共发展带老城服务核心区,依托传统商业风貌区,通过升级改造,拥有了绝对优势,有条件打造成为一级商业中心,打造 “城市转型”的核心地带,提供平顶山市“第一城市会客厅”。结合“第一城市会客厅”这一总体定位,通过对商业发展和及国内外案例研究,确定商业规模, 整合内外部资源,构建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的活动空间; 注重新老建筑的和谐统一,提升中兴路、建设路公服职能, 展现高效、现代、活力城市形象;关注夜景规划、完善照明设施、倡导365天、24小时安全活力体验。
功能布局
根据建筑质量的评级,在保留原有部分公共职能建筑的基础上,沿中兴路、建设路两侧,增加酒店、商业、办公、休闲、购物、娱乐、3D影院等等公共建筑,增强其公共服务职能,同时在文化建筑方面我们更是倡导“拆掉建筑,但要保留城市历史,延续城市文化”,对于平顶山剧院进行保留,建筑立面进行更新改造,恢复其使用功能;由于平声剧院建筑情况已经不能满足“第一城市客厅”的建设需求,对其进行原址升级重建,使得戏曲文化得以复兴,发扬光大,也满足市民对于文化生活的追求。
经济技术指标
本次规划总用地2.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71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303万平方米,酒店、文化娱乐、综合商业等旅游服务类建筑共约80万平米,办公及其他建筑共约330万平方米,容积率3.2,绿化率27.5%。
建筑调整
本次规划将现状建筑、已有规划建筑和本次新规划建筑,进行了统一整体考虑,争强区域的整体感及沿街立面的风格统一性。
总体规划布局
本片区采用“核心聚集,纵横两带,环形绿网,街区铺陈 ”的空间结构。
“核心聚集”——中兴路建和设路交叉口周边,通过多功能的建筑空间与丰富的景观环境共同打造现代的、活跃的“平一广场”(平顶山市第一商业广场),强化城市中心的聚集效应,通过地标性建筑、景墙构筑物、水上舞台、丰富植物营造公共服务核心氛围。
“纵横两带”——中兴路和建设路沿线通过增加公共服务性质建设用地,增强公共服务职能,以满足“第一城市会客厅”的发展目标,通过简约、现代的建筑形式,凸显平顶山现代城市气息,彰显都市魅力。
将中兴路打造成为金融商务,企业办公,酒店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带,使其成为平顶山“第一繁华大道”; 建设路横贯整个市区是最重要的城市交通主干道,道路两侧多为重要的政府、企业办公建筑,同时也承载了一定的城市形象展示功能,未来将其打造成平顶山“第一景观大道”。
“环形绿网”——通过增加道路绿化、街头公园,结合步行商业街、文化宫、青少年宫、丹尼斯商城等在中心外围形成环状绿带,增加城市慢行活动空间,进一步打造中心区商业公园形象。
“街区铺陈” —— 在街区开发方面,由方格网系统分割而成的面积均等的街区,构成城市开发的单元。单个街区强调内部功能完整,形象统一,不同街区之间鼓励形成差异,以凸显个性和增强认同感,共同构成丰富的城市空间。
规划用地
在本轮规划调整中将对两条道路两侧用地布局进行适当调整,首先,减少居住用地,增加商业金融用地,(居住用地比例由原来53.64%至36.37%,商业金融用地由8.7%至20.38%)增强了沿路两侧的公共服务性,强调土地的功能复合性,满足城市发展对其城市职能的需求。其次就是增加了街头绿地的面积,结合道路广场绿化,滨水绿化构成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建设路及中兴路两侧考虑15米绿化带的预留,也便于道路两侧景观环境的打造(绿化用地比例由0.63%提高至4.5%)。
道路交通系统
在尊重原路网规划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城市支路,缓解交通微循环不畅问题,如打通联盟路、九中北街等原有T字形道路,使东西向交通顺畅,增加支路如新增科技路。
公共交通
由于打通部分T字形道路,因此可在现状公交线路的基础上,增加联盟路、九中北街的公交线路,避免现状线路复杂绕行的缺陷。
停车系统
在停车面主要鼓励地下停车,地下停车可以结合公共建筑设计-2层和部分-1层的地下空间;结合规划开放空间布置地上停车空间,鼓励采用植草砖,林下停车等形式,同时在支路网两侧可布置路侧限时停车位。
绿化景观系统
充分利用湛河、西杨村河等自然资源,引入规划用地内部,结合本轮规划调整中增加的城市绿地,提高绿地率,丰富城市绿地景观,通过绿点、线、面结合打造城市“十字绿轴、方格绿网、多点绿心”绿化景观系统。同时规划地块南部湛河贯穿城市东西,是平顶山市的重要景观河道,结合湛河滨河绿带、道路绿化带、街头公园等打造完整城市开放空间系统。
规划建筑
现状建筑空间形态过于平淡,整体缺乏城市可识别性建筑,尤其是“建设路和中兴路”两侧多为低矮的住宅建筑,难以支撑其“城市公共服务轴”的城市职能和现代城市感。本轮规划调整结合用地布局的调整,重点沿建设路和中兴路两侧进行建筑布局调整,重点城市节点处通过景观与建筑的相互融合,打造城市节点,增强城市的可识别性,同时对可保留建筑进行立面改造,使得新老建筑和谐统一。
本着“核心至高、沿轴放射、四周铺陈”的原则,竭力打造核心功能区节点以及南、西、北三大入口门户区的标志建筑群,展现商业中心区的新形象和区域可识别感。
夜景观系统
在夜景照明规划方面本着功能优先,景观营造的设计原则,塑造“重点突出,点轴结合”的城市商业中心夜景观形象,结合商业,居住等不同功能营造不同的夜景环境,为平顶山市提供一个安全的、五彩缤纷的夜间活力体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