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卫东区北部山体土寨沟、焦赞山局部地块 控制性详细规划
市城乡规划局业务审查会纪要〔2019〕2号 附件8
平顶山市卫东区北部山体土寨沟、焦赞山局部地块
控制性详细规划
2019年1月22日
平顶山市城乡规划局2019年第2次规划业务审查会原则通过了平顶山市卫东区北部山体土寨沟、焦赞山局部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用地位置
位于平顶山卫东区北部,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部区域位于平煤八矿以北,焦赞山山脊南侧,北邻襄城县,细分为A、B、C、D四个地块。北部区域位于东高皇办事处土寨沟村以南,马棚山以北,东邻襄城县,细分为E、F、G、H、I五个地块;总用地面积为5086.06平方米。
二、用地性质
规划用地性质均为区域公用设施用地(H3)。
三、地块控制指标
A地块
1、规划用地性质:区域公用设施用地(H3);
2、规划用地面积:400.0平方米;
3、容积率:不大于0.5;
4、建筑密度:不大于25.0%;
5、绿地率:不小于30%;
6、建筑限高:不大于160米。
B地块
1、规划用地性质:区域公用设施用地(H3);
2、规划用地面积:400.0平方米;
3、容积率:不大于0.5;
4、建筑密度:不大于25.0%;
5、绿地率:不小于30%;
6、建筑限高:不大于160米。
C地块
1、规划用地性质:区域公用设施用地(H3);
2、规划用地面积:400.0平方米;
3、容积率:不大于0.5;
4、建筑密度:不大于25.0%;
5、绿地率:不小于30%;
6、建筑限高:不大于160米。
D地块
1、规划用地性质:区域公用设施用地(H3);
2、规划用地面积:400.0平方米;
3、容积率:不大于0.5;
4、建筑密度:不大于25.0%;
5、绿地率:不小于30%;
6、建筑限高:不大于160米。
E地块
1、规划用地性质:区域公用设施用地(H3);
2、规划用地面积:400.0平方米;
3、容积率:不大于0.5;
4、建筑密度:不大于25.0%;
5、绿地率:不小于30%;
6、建筑限高:不大于160米。
F地块
1、规划用地性质:区域公用设施用地(H3);
2、规划用地面积:400.0平方米;
3、容积率:不大于0.5;
4、建筑密度:不大于25.0%;
5、绿地率:不小于30%;
6、建筑限高:不大于160米。
G地块
1、规划用地性质:区域公用设施用地(H3);
2、规划用地面积:400.0平方米;
3、容积率:不大于0.5;
4、建筑密度:不大于25.0%;
5、绿地率:不小于30%;
6、建筑限高:不大于160米。
H地块
1、规划用地性质:区域公用设施用地(H3);
2、规划用地面积:400.0平方米;
3、容积率:不大于0.5;
4、建筑密度:不大于25.0%;
5、绿地率:不小于30%;
6、建筑限高:不大于160米。
I地块
1、规划用地性质:区域公用设施用地(H3);
2、规划用地面积:1886.06平方米;
3、容积率:不大于1.0;
4、建筑密度:不大于60.0%;
5、绿地率:不小于30%;
6、建筑限高:不大于10米。
四、建筑退界距离
A地块
规划建筑东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南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西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北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详见附图)
B地块
规划建筑东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南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西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北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详见附图)
C地块
规划建筑东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南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西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北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详见附图)
D地块
规划建筑东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南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西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北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详见附图)
E地块
规划建筑东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南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西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北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详见附图)
F地块
规划建筑东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南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西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北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详见附图)
G地块
规划建筑东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南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西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北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详见附图)
H地块
规划建筑东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南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西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北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详见附图)
I地块
规划建筑东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南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西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北退用地边界不少于3.0米。(详见附图)
五、交通出入口方位
A、B、H、I地块通向东侧、北侧;
C、D地块通向南侧、西侧;
E地块通向南侧、北侧;
F、G地块通向西侧、北侧。
六、建筑设计要求
1、地下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
2、规划建筑的体量、高度、材料、色彩应新颖大方,采用现代建筑风格,并与周围建筑环境相协调,并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3、该项目应处理好与北部山体的生态环境、城市景观以及周围自然村落的相互关系,同时,应征求平煤集团关于采煤塌陷区的建设意见。
4、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须满足人防、消防等要求。
5、控制图则中建筑红线退路退界距离为最小控制距离,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应结合各地块用地性质和建筑物类别进行退让,同时应满足国家规范和省、市、县相关技术管理规定。
6、该项目于2018年5月由河南省煤田地质四队做出《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综合分区评估认为,该工程为危险性中等区,部分电缆沟、道路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7、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认为,评估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建设场地适宜性分级为基本适宜。
建议:
(1)工程建设时要预防和杜绝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
(2)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应加强地质灾害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3)评估工作结束后,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工程建设方案变化大时,应重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8、该项目于2019年4月由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所有限公司做出《平顶山20MW分散式风电项目工程采动影响下可行性论证与技术方案》报告,综合评估结论为:
(1)在该采动影响区上方建设20MW分散式风电项目,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对风电场内风机及其它建(构)筑物必须采取抗变形技术措施。
(2)拟建场区附近的开采深度较大,深厚比远大于30倍,地表不会出现突然沉陷,地表的移动与变形是连续的、平缓的。因此,在采动影响区该项目是可以实现安全运行的。
为确保风机的安全运行,并便于维修纠偏调整,对所有风机要采用抗变形结构技术措施,包括基础下加砂垫层,扩大基础底面积,提高基础的强度和刚度,增强塔筒水平截面的强度等。此外,对其它建(构)筑物及设施亦应采用抗变形结构技术措施。
(3)在每个风机处设置移动变形观测站,定期对地表和风机进行移动变形监测,随时掌握风机的移动变形状况尤其是倾斜变形情况。必要时需采用钻孔掏砂法对风机进行纠偏,以保证风机的稳定性和安全运行。
(4)建议新建建(构)筑物的抗变形设计应由有经验的专业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七、配建设施要求
1、规划地块内应配建垃圾收集点等相关配套设施。
2、规划地块内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到100%,并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要求。
八、市政配套设施
1、给排水设施自行配建,净化后达标排放。
2、电力、电讯接城市电力、电讯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