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顶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
| 繁體 | 网站已支持ipv6
进入适老模式 无障碍阅读

拯救矿业城市

发布日期:2008-12-08
今年 7月,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朱训在第七届中国矿业城市论坛上说,中国有近 500座城镇是因开发矿产资源而兴起或发展起来的,即矿业城市。但目前,全国有50多个矿业城市就在近两年关闭,有的矿城正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矿业发展步入绝境,成为“废都”。

  云南东川:消失的“天南铜都”

  云南东川素以产铜而著称,铜矿开采已有 2000多年历史,有“天南铜都”的美誉。新中国建立后,东川铜矿为“一五”期间全国 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组织了大规模的“万人探矿”和基本建设,东川依铜建矿,依矿建城,成为我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仅东川矿务局就向国家提供精铜 30多万吨,为国家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 40亿元。但 2000年,东川市由于资源枯竭,替代产业建设未能见效,不得不撤销了地级市建制,成为“矿竭城亡”的第一个实例,也成为全国第一座因矿产资源枯竭、经济发展停滞、城市丧失持续发展能力而撤销的地级城市。

  贵州万山:破碎的中国汞都

  地处贵州铜仁的万山,曾因汞资源的储量和汞产品产量分别列亚洲之首和世界第三,而被誉为中国“汞都”。 20世纪 50年代初,国家组建贵州汞矿,后来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县级行政特区——万山特区。当时万山生产的汞和朱砂产品,占全国同期产品的 60%以上,累计产汞和朱砂 3万多吨,上缴国家利税 15亿多元,为国家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进入 20世纪 80年代后,万山汞资源逐渐枯竭,特别是 90年代以来,汞矿基本上处于停产状态,亏损逐年增加。到 2000年底,由于矿区地质采空范围广、容积大、地表岩层薄,部分地方已发生多次地面塌陷。开采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万山汞矿处于严重资不抵债的境地。

  甘肃玉门:躺在废墟中的摇篮

  1939年,著名石油地质学家孙健初在甘肃玉门老君庙勘探了中国第一口油井,使玉门一夜之间闻名中外。解放前的 10年中,玉门累计生产原油 50万吨,占当时全国总产量的 95%以上。在大庆石油开发之前,玉门开采的原油占全国总量的 87%,截至 2002年,玉门共开采原油 1亿吨。但上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玉门石油资源日渐枯竭,玉门油田原油储量急剧减少。 1998年,玉门油田年产量下降至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点—— 38万吨,资源枯竭的日子来了。 2001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批准玉门石油管理局办公及生活基地一并迁至酒泉。资源枯竭,企业迁出,与企业相生相伴的城市管理部门也不得不迁移,中国石油的摇篮寂寞地躺在了荒凉废墟之中。

  拯救矿业城市

  矿业城市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中国西部地区看,矿业城市具有更为重要的历史任务。但矿业城镇的矿竭城衰甚至城亡现象,成了似乎无法回避的事实。有专家预测,近年来矿产地质勘查投入严重不足,可采储量和矿石品位急剧下降,不少矿山资源枯竭,后备基地匮乏,生产陷入困境,经济效益滑坡, 10年后我国矿山将迎来闭坑高潮。矿竭城衰城亡的现象,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

  —— 2000年 6月 1日,在辽宁试点的基础上,出台了关闭破产资源枯竭型企业特殊政策的 11号文件。

  —— 2002年 3月,国家为已批准破产 122家资源枯竭型矿山提供了 200多亿元的支持。

  —— 2004年9月,《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2004~2010年)》出台。这将为贯彻落实国家的宏观调控、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以及国家有关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为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创造条件,为解决部分矿山企业职工就业、促进矿业城市的社会稳定发挥作用。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