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顶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
| 繁體 | 网站已支持ipv6
进入适老模式 无障碍阅读

全面实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几点建议

发布日期:2008-07-01
一、努力提高全社会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形成集约节约用地的良好氛围

 

    深入开展土地基本国情和国策教育,加强土地管理法规和政策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增强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意识,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为推行土地集约利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良好的舆论氛围。各地应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有关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各项措施,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鼓励和支持,引导企业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必须负责本地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工作,要组织专门机构进行指导,建立协调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明确分工和责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真正把节约集约用地落到实处。科学规划是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前提,也是发挥土地资源最大效益的有效手段。必须严格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强化土地规划管理、严格土地审批,引导科学合理用地。

 

    二、进一步完善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法规政策,严查各种违法用地

 

    抓紧制定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重点研究促进城镇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有关措施,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办法。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对违法国家规定违法乱占滥用土地的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积极组织开展清理闲置土地专项行动,加大对闲置、空闲和不按合同约定使用土地行为的处罚力度,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停止办理用地手续、停止供地、停发土地证、高额罚款、收回土地等措施。对闲置、空闲和低效用地较大的地区,相应调整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扣减农地转用指标,暂缓办理土地审批,避免土地的再次闲置与浪费。

 

    三、抓紧完善和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标准,提高用地准入门槛,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最直接的手段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招商引资也一直以工业投资项目为重点,工业化程度提高很快,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工厂”,工业用地在各类新增建设用中所占比例很大,因此工业企业节约集约用地的潜力也非常巨大。近年来国家在工业项目用地的投资强度和建筑用地比例、容积率等方面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各地应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目标,详细制定各项建设用地标准,并以此作为建设用地项目审批的依据,对于没有达到标准的项目不予审批或者核减用地规模。对过去很多已经建成的工业项目普遍存在多占少用,用地粗放,建设容积率和规模不达标的情况,也应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鼓励其提高土地利用率,确实难以达标的要督促其让出多余用地。同时,对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还要大力促进集约用地措施从单一的投资强度控制转到既看投资强度,又看产出效益相结合的多目标控制体系的逐步完善。

 

    四、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考核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土地集约利用工作的开展 

 

    当前对推进集约用地政策虽然明确,但缺乏具体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措施。要像保护耕地一样,建立集约用地评价考核制度,对集约用地实行量化的评价考核,将集约用地目标任务纳入年度重大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内容,明确目标,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把考核结果与建设用地指标和农地转用、征收相挂钩,从机制上促使地方政府加大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力度。建立集约用地考核制度,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安排结合起来。对土地利用集约度较高的地区,适当增加和优先安排下一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优先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手续。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未达到考核标准的地区,不得扩大现有建设用地规模,暂停办理该地区新的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手续,从机制上促使地方政府采取措施提高现有建设用地利用率。

 

    五、继续大力推进土地市场化进程,优化配置土地资源

 

    自国家实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以来,通过完善土地市场,经营性土地已全部实行市场化的招拍挂方式出让,工业用地也开始全部走向市场化,逐步形成促使用地者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外部约束机制,对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起到显著作用。实践证明,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是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发挥最大效益的最有效的手段。应当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土地市场,严格控制无偿使用土地的范围,缩减划拨用地的项目类型,逐步将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纳入有偿使用的轨道。

 

    总之,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形势紧迫,任务艰巨,必须依靠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加强城镇存量土地的管理和农村建设用地的内涵挖潜,才能确保土地集约利用的稳步发展。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