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黑白经济下的转型实践
平顶山的经济,简单地说就是“黑白经济”,黑是指煤,白是指盐。在资源型城市加速经济转型的当口,平顶山的路径有纵向、横向之分——前者是对“黑白资源”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后者是指发展全新的产业。 如果一个城市有丰厚的资源,又有意识地拿智慧去经营资源,其未来将不可限量。 “煤城”的“非煤”嬗变 平顶山这个城市,骨子里透着刚烈——无论是城市发展史还是产业禀赋,无不如此。 平顶山因煤而兴,因煤而贵,也因煤而痛——煤炭行业的沉浮,在过去50多年中,直接影响着这个城市的命运。 平顶山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在这儿,随便凑个饭局,在座的人也许就来自小半个中国。 人与城,互相成就。生活在这个别号“鹰城”的城市里,人们的图腾也是“鹰”:威猛、刚毅,一生只为飞腾、奋争。 正是因为有这份刚烈而智慧的秉性,曾经的荒山变成了“煤城”,又变成了“新兴的综合性工业城”——以能源工业为主体,煤炭、电力、钢铁、机电、化工、纺织、建材综合发展的工业城市。 平顶山市委书记邓永俭说:“平顶山虽然有100多亿吨的煤储量,煤矿也正值盛年期,却要居安思危,避免重蹈他人矿竭城衰的覆辙,一直在努力进行经济转型。” 的确,虽然平顶山的煤号称还可以“再挖100年”,但煤总有一天是要挖完的。平顶山因煤而兴,但决不可因煤而死。 “2005年,平顶山市的非煤工业收入占全市GDP的81%,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85%左右。”平顶山市发改委主任晏树斌向记者介绍说。 7月21日到22日,记者在平顶山采访时,一提到“煤城”这一话题,平顶山市的官员们都像晏树斌一样,拿出这一组数据,似乎在委婉地提醒记者——如今叫平顶山为“煤城”,已经有些不合时宜了。 一个可供佐证的数据是——2005年,平煤集团163亿元的收入中,非煤产品收入69亿元。该集团的目标是,到2010年时非煤产品收入占集团收入的2/3。 但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在这个城市中的地位仍将举足轻重。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平顶山市进行过多次产业结构调整,始终未曾动摇的是——采煤业是支柱产业之一。 “以平煤集团为龙头,推进现代化矿井建设,到2010年,全市原煤产量达到6000万吨,进一步巩固全国重要、河南最大的煤炭生产和综合加工基地地位。”平顶山市 十一五规划中这样描述其煤炭工业的未来。 只是,平顶山上下,格外看重自己从“煤城”到“非煤”嬗变的过程,也格外珍惜经济转型的初步成果。 因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发展就像一场赛跑,竞争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对资源型城市而言,无论资源是否存在枯竭现象,经济转型都是必须的,转型越晚,困难越大,成本越高。 “黑”与“白”的激情合奏 平顶山的经济,说简单了其实 就是“黑白经济”,黑是指煤,白是指盐。 在加速经济转型的当口,平顶山的未来有许多种可能,但这个城市的光荣与梦想始终离不开地下的储藏物——100多亿吨的煤,是名副其实的“中原煤仓”;2300亿吨的盐储量,是中国第二大井盐产地。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路径之一是纵向转型,拉长产业链条,让资源转化增值——煤盐化工即是方向之一。 发展煤化工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从国家产业发展战略上看,煤化工是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确定的12个重要产业之一;河南省委省政府则致力于把煤化工打造成“支撑河南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其中要求依托平煤集团等企业建设豫南煤化工基地。 在平顶山市的规划中,其煤化工销售收入要从去年的10亿元跃至2010年时的100亿元。 平煤集团和神马集团是支撑平顶山市煤化工产业的“擎天之柱”——平煤集团在全国企业 500强中排名第222位,在河南工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中居第四位;神马集团是国际三大帘子布生产企业之一。 “未来几年,重点规划建设平煤集团的100万吨甲醇等六大项目,以及神马集团20万吨尼龙66盐项目。”平顶山市发改委一位官员告诉记者。 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盐更有“化工之母”之称。平顶山依仗丰富的盐储量,大胆提出打造“全国重要的盐化工基地”的构想——大力发展离子膜烧碱、PVC树脂及下游产品,到2010年盐化工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 事实上,平顶山的盐化工产业正处在“爆发”前夜——平煤集团、神马集团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已经强势介入,鲁山县的民营企业河南汇源公司正在抢占市场,食盐企业中盐皓龙也在加速发展盐化工,这些骨干企业在盐化工领域动作频仍使该行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7月21日下午,记者在位于叶县境内的中盐皓龙公司看到,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正在将深埋地下的盐资源转化为地面上的财富。与其一墙之隔的是正在建设中的河南省最大的盐业配送中心。 在许南公路以东、沙河以南,承托平顶山“中国中部化工城”梦想的煤盐化工产业集聚区正在紧张建设当中。平煤集团、神马集团均已在此地落下棋子。 “十一五期间,规划投资200多亿元的煤盐化工项目将使平顶山市的产业层次得到较大提升。”平顶山市长赵倾霖说。 煤、电、水、盐,这些老天赐给平顶山的丰厚资源,随着盐化工产业的扬帆,正在以近乎完美的态势互相融合、互相促进。 因为煤盐结合产生的化工产品几乎没有穷尽,把煤盐化工作为接续产业,等于拿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金钥匙,煤盐化工基地的建设,也堪称平顶山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黑白经济”的七彩想象 对平顶山而言,“黑”与“白”是这个城市最经典的颜色,但仅有“黑白”或“黑白”独大,显然无法支撑一个城市的未来。面对平顶山这一7882平方公里的巨幅画卷,“执笔者”唯有将各种色彩层层点染,最终绘出的画卷才会风采卓然。 早在2001年,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就明确提出培育和发展八大工业基地,全力以赴再造工业新优势。 这正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另一条路:横向转型,兴建新的产业。 如今,在煤炭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平顶山的电力、化工、钢铁、水泥、机电、井盐、纺织、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电器仪表、农副产品加工等非煤产业有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优势产业集群。 平顶山市规划了七大产业集群来促进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钢铁产业集群、煤盐化工产业集群、机电产业集群、焦化产业集群、纺织产业集群、水泥产业集群和铁锅集群。 舞钢市的钢铁产业集群是平顶山发展最好的产业集群,已形成从采矿到钢板加工以及辅料生产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其中,舞阳钢铁公司生产的“舞钢”牌钢板是中国宽厚钢板第一品牌,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最中心部位用的钢即是“舞钢”牌。 在平顶山官方人士看来,和钢铁产业集群相比,其他几个产业集群产业基础较弱,总量不大,发展速度不快,叫得响的品牌少。 但是,在平顶山各个县(市),记者仍然为各种特色产业的蓬勃生机所感染—— 郏县是全国最大的铁锅生产基地,产量在全国“三分天下”,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地。 汝州天瑞集团是河南省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其生产线全是最先进的干法水泥生产线,其目标是成为中国水泥行业十强。 舞钢市的银龙集团是河南省最大的民营纺织企业,其生产的“宇龙”牌纱线畅销全国10多个省市,制成品出口美、日、韩等国。 叶县的三轮摩托车生产渐成气候,其中平顶山隆鑫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生产的三轮摩托车, 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并出口东南亚及非洲地区。 新型墙体材料行业正在迅速崛起,目前已有200多家企业。平顶山每年大约有460万吨煤矸石和210万吨的粉煤灰排出,累计堆积量达到1.4亿吨。这些曾经的工业垃圾在“循环经济”大旗的指引下,正在“变废为宝”,预计到2010年,新型墙体材料达到40亿标块。 平顶山的六张“工业名片”是平煤集团、神马集团、平高集团、舞钢公司、姚电公司和天瑞集团。如果说这些巨型企业更多是在“富财政”,那些正在兴起的特色产业,则更多是在“富民”,同时让这个城市的工业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虽然仍占支配地位,但民营经济却迅速勃兴。 用“智慧”经营“资源” 如果一个城市没有资源,那它想发展就必须要有智慧;如果一个城市有丰厚资源,又有意识地拿智慧去经营资源,其未来将不可限量。 在平顶山市发改委主任晏树斌看来,平顶山市正在学习用智慧来经营资源。他将这归功于这个城市的掌舵者具有极强的“方向感”,知道城市该往哪里发展。 国内一些资源型城市“矿竭城衰”的悲剧,决不能在“鹰城”重演。鹰城人在这个问题上“醒得早,起得也早”。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们就开始加快经济转型步伐,大力发展非煤产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平顶山发展的轨迹在某种程度上堪称 |